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恋(云南省红河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今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把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作为具有地缘优势的边疆高校,是沟通国内外的通道和平台,也是教育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纽带,要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抢抓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重要契机,立足地域特性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探索边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和行动,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出积极贡献。
主动履行服务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治国必先治边”,由于对外肩负着“睦邻、安邻、富邻”的国家责任,对内全面担负着“繁荣边疆、稳定边疆”的历史使命,边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筑牢祖国边境安全稳定屏障的践行者,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和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要聚焦民族特点、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跨境边合区等,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兴民富民问题研究,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增强边疆民族认同、实现边疆幸福安定。
聚焦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边疆高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方位构建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提升教育理念、平台、资源、标准互联互通水平,处理好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等关系,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坚持放眼世界与中国特色的统一,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将中国特色体现和贯彻到办学理念、发展路径和体制机制上,又要把握国际坐标,放眼世界,学习借鉴先进模式和实践经验,切实推动办学水平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要紧扣“三新一高”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战略先导和重要支撑作用,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立足自身实际细化实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举措,增强边疆高?!八枷胫摺薄拔幕乇摺薄敖逃勘摺钡某尚?。
着力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体系。边疆高校理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要以世界情怀和全球担当开阔眼界、扩展思路,主动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准确把握省域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认真分析学校在本省域教育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社会、教育交流合作,整合开放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开放新格局。要锚定高质量方向,围绕“提质增效”,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对外开放教育品牌项目,形成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体系的聚合效应。
牢牢抓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和科技创新。边疆高校理应成为“工笔画”的描绘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发挥区位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科学研究的重点方向、社会服务的区域面向、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和战略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要加强智库研究,聚焦沿边产业园区、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等重点任务,深度对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建设,高质量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在跨境电商、边民互市、服务贸易等领域发挥边疆高校的重要作用。
积极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实现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存,基础之一在教育。边疆高校理应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贡献者,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对共建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大力开展贴近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合作,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夯实与共建各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要紧扣国际社会关心关切,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文明特性、民族特征、制度特点等角度,加紧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助推形成各方对“一带一路”的正确认识,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正本清源、凝聚人心。要建立完善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的深度合作与人文交流,打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情感基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边疆高校要勇扛历史重担,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贡献应有的力量。